新时代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金配资,赓续岭南文脉金配资,对塑造广东文化品格、汇聚湾区文化凝聚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文|宋音希(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文史教研部副教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文明的延续,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精髓与精神内核的延续。绵延于人类历史的文明以人的活动为核心,体现着人的思维特性,是联结人与万事万物的纽带。2025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加快建设文化强国》,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近年来在文化强省建设中持续发力,使岭南文化传统不断释放新的活力。新时代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赓续岭南文脉,对塑造广东文化品格、汇聚湾区文化凝聚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赓续岭南文脉,汇聚文化建设强大合力
赓续岭南文脉,充盈中国话语体系理论引领力。岭南地区位于中华文明起源六大区系之华南区系,是中华文脉的重要支流。赓续岭南文脉,有助于清晰呈现出中华文明在岭南地区古往今来的形成发展中有着怎样的理论构成与理论基础,进而阐释岭南文化特质在新时代所蕴含的理论内涵以及对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建设的重要影响。近代以来,岭南地区英烈辈出、名人汇聚,谱写了中华儿女救亡图存、自强不息的岭南篇章。赓续岭南文脉,在深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建设文化强国、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丰富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等多个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赓续岭南文脉,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感召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中具有“根基”与“命脉”价值。作为一种开放包容的地域性文化,岭南文化自古以来深植生活传统与地方风俗,对粤港澳地区的人们有着重要影响。岭南文脉的传承与延续,带来了习俗上的相互贴近、情感上的相互依存、经济上的相互往来,使人文湾区的感召力与凝聚力不断增强,进而使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感知更为深入。赓续岭南文脉,有助于延展、深化对中华文明传承更为全面的认识,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互融共进。
赓续岭南文脉,拓展新时代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岭南文脉,有助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广东文化建设繁荣发展,强化文化凝聚力;同时,有助于丰富对中华文明的历史逻辑、文化经验与国际传播的深入阐发。岭南地区有着悠久厚重的商贸历史与商业传统,既代表着经济发展的繁盛,也呈现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互鉴。在岭南画派的诸多作品中,可以看到外来的美术传统与技法对画家创作的影响;在岭南传统建筑中,可以寻到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在如今的粤港澳大湾区,更加可以感受到世界级湾区的活力、开放与共融。赓续岭南文脉,不仅是留住一份“文化乡愁”,更承载着新时代传播与弘扬中华文化的使命,推动中华文化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中起到积极作用,充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根基。
赓续岭南文脉,释放传统文化时代价值
赓续岭南文脉,助力文化服务“更上一层楼”。2025年6月10日出台的《广东省关于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指导意见(试行)》,为全国首部省级层面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综合性指导意见。内容包括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运营管理、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形式、支持社会力量自办文化、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推动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规范化发展、强化参与主体扶持培育、优化公共文化机构管理服务模式等,并明确有关举措的量化要求,既富创新性,又具备可操作性。这充分展现了广东在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中引导公众参与的理念与目标金配资,岭南文化的影响力可引导公众更为积极地参与到文化服务中来,发挥培育社会合格公民的职能,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保护和发掘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中华文化的重要保障。
赓续岭南文脉,推动文旅产业“人声共繁华”。2025年广东文博会开幕期间,广东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新闻发布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现场发布了一系列涉及文旅产业的相关政策,为广东文化强省建设注入了强心针。新时代文旅产业的发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是重要定位,然而文旅发展的成功突围离不开文化的沉淀、文化的特质、文化的再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历史文化中了解中国,能够看到中华文明的传承与精髓所在,能够了解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与路径,更能够触摸到民族的精神根基与共同记忆。“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赓续岭南文脉,有助于人们全面了解广东故事的历史与文化,有助于从岭南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打造具有影响力、传播力的新型文化品牌与文化IP,为当下文化强省建设注入新的活力,聚集更多关注、吸引更多人气。
赓续岭南文脉,展示文化气魄“大潮起珠江”。岭南优秀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是一种要素齐全、结构完整、层次丰富、特色鲜明、高度成熟的区域文化形态,传统文化的力量以“润物细无声”的“软实力”特质,深深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共同构成广东持续发展的综合竞争力。近代以来的历史证明,广东在国家发展历程中处于无法替代的历史地位并发挥了关键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岭南文化在南粤社会发展中发挥的独特作用逐渐显化,其治理属性得以提炼,与其说时代催生了广东精神,不如说岭南文化实现了“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发展方式、治理方式、生存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伦理观念等制度性、思想性因素”的现代性演进。赓续岭南文脉,弘扬“大潮起珠江”的波澜壮阔,将广东的文化精神融入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塑造中。
赓续岭南文脉,筑牢文化自信价值根基
赓续岭南文脉,为文化自信提供更深厚的价值认同。认同是一个存异求同的过程,文化价值认同具体包括对文化样态、文化模式和文化精神在价值立场、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上的肯定、接受和认可。文化的实质在于引导人们认识过去、看清当下,并不断超越表象,逐渐进入本质,获得长久、持续、稳定的价值意义与智慧力量。缘于东西交汇、通江达海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沉淀,岭南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融合成的原生性文化,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津梁,在粤港澳地区具有深厚的基础。在新时代大湾区融合发展中,赓续岭南文脉,是人们获得共同价值心理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来源与根基,并由此得以塑造一种强大、持久、稳定、内生的族群认同感。
赓续岭南文脉,为文化自信提供更鲜活的创造动能。文化自信需要物质基础的支撑,体现在文化生产的繁荣、文化引领力量的加强与文化传播途径的多样上。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改革开放以来,岭南文化一直以“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现代文化品格引领时代,这是岭南文化最具价值的特色所在,也是对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贡献。赓续岭南文脉,要以现代的眼光和开放的气魄,不断挖掘岭南文化的创新精神和现代品格。
赓续岭南文脉,为文化自信敞开更广阔的文化胸怀。“文化胸怀”表现在以文化魅力牢牢掌握文化领导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创新,以及对待古今中外文化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全球化浪潮让各种文化多元共存、交流互鉴,只有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取长避短、和谐共处,文化的繁荣局面才能得以延续。从汉代开始,岭南文化与海外文化接触交流不断,岭南地区的人民在文化胸怀上十分具有开放性,易于接受外来新事物,敢于吸收、模仿和学习其他地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将本土文化与之相互融合。赓续岭南文脉,可使我们在学习借鉴外来文化时不失自身文化底色,在现代交流中保持文化主体意识,筑牢文化根基,展示文化胸怀,彰显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岭南文脉历久弥新,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让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奔涌向前,谱写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文化诗篇。
【本文责编】张蓓蕾
【频道来源】南方+客户端观点频道金配资
天载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